登革热风险指数预报信息规范 |
分级 |
释义 |
定义 |
建议 |
Ⅳ级 |
感染风险低 |
伊蚊密度(BI≤5,MOI≤5)及没有发生登革热病例 |
健康监护:前往登革热高发地区或国家旅行的市民,要尽量避免蚊虫叮咬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,如出现发热、出疹或骨痛,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并向医生主动说明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。
|
Ⅲ级 |
感染风险中等 |
伊蚊密度(5 < BI ≤ 10或5 < MOI ≤ 10),登革热病人开始增多 |
1、健康监护:前往登革热高发地区或国家旅行的市民,要尽量避免蚊虫叮咬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,如出现发热、出疹或骨痛,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并向医生主动说明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。
2、防蚊虫:居家和外出防止蚊子叮咬,可安装纱门纱窗,使用蚊帐,穿浅色长袖衣裤,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
|
Ⅱ级 |
感染风险较高 |
伊蚊密度(10 < BI ≤ 20 或 10 < MOI ≤ 20),登革热病人明显增多,登革热流行强度较高 |
1、杀幼虫:清除天台、花园、地下室等处闲置容器内积水,填塞洞穴,并消除一切渗漏源头;使用孳生地药剂杀灭蚊幼虫。
2、灭成蚊:采用气雾剂、灭蚊拍、蚊香等方式杀灭成蚊;使用诱蚊灯等捕蚊器捕捉成蚊 。
3、防蚊虫:居家和外出防止蚊子叮咬,可安装纱门纱窗,使用蚊帐,穿长袖衣裤,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;
4、健康监护:市民如出现发热、出疹或骨痛,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并向医生主动说明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。
|
Ⅰ级 |
感染风险非常高 |
伊蚊密度(BI或MOI>20),登革热病例急剧增多,登革热流行强度极高 |
1、全民参与:全民动手,消除蚊虫孳生地,配合社区做好爱国卫生运动;
2、杀幼虫:清除天台、花园、地下室等处闲置容器内积水,填塞洞穴,并消除一切渗漏源头;使用孳生地药剂杀灭蚊幼虫。
3、灭成蚊:速杀并采用气雾剂、灭蚊拍、蚊香等方式杀灭成蚊;使用诱蚊灯等捕蚊器捕捉成蚊 。
4、防蚊虫:居家和外出防止蚊子叮咬,可安装纱门纱窗,使用蚊帐,穿长袖衣裤,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;
5、健康监护:市民如出现发热、出疹或骨痛,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并向医生主动说明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。
|